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中心>>新闻动态>>正文
 
   
     
【知识产权宣传周】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:创新引领未来,法治护航发展
2025-04-28 09:17  


2025年4月26日,我们迎来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(World IP Day),今年的主题聚焦AI与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——“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:创新引领未来,法治护航发展”(IP and AI: Driving Innovation, Ensuring Governance)。

AI技术爆发式增长的今天,ChatGPT、DeepSeek、豆包AI等工具正重塑科研、创作与产业模式,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知识产权的世界,探索AI时代的知识产权新规则吧!

一、什么是知识产权?

知识产权(Intellectual Property,简称IP)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创造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。就像房子、汽车是有形财产一样,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,保护的是人类的创意、发明和商业标识等。

二、哪些属于知识产权?

专利权、著作权(版权)、商标权、商业秘密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、植物新品种权和地理标志等都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。

三、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于谁呢?

我国《著作权法》规定,作品必须由“人类创作”,因此纯AI生成内容(如无人类干预的AI绘画、文本)目前不享有版权。但人类深度参与的AI作品(如设计师用AI辅助创作并修改)可能受保护。

四、AI时代高校师生可能触碰到哪些知识产权雷区呢?

直接复制AI生成内容交作业(可能被认定为抄袭)❌
AI翻译他人论文并发表 (侵犯原作者的翻译权) ❌  
未授权使用AI工具 (违反软件著作权)    ❌  

直接使用AI生成的诊疗方案(可能构成医疗过错)❌  

在论文中未标注AI辅助写作(涉嫌学术不端)❌  

五、怎么避免以上雷区?

标注AI辅助:在论文或作品中声明AI使用情况。
 核查数据来源:确保训练数据合法,避免侵权。
 注明工具来源:使用AI翻译文献需注明工具来源



关闭窗口